会议音频系统必看:数字音频处理器选型5大要点

2025-03-10

上期我们深入剖析了会议音频扩声系统的常见痛点与应对方法,比如梳状滤波、多话筒开启时的传输增益问题等。

根据 Biamp 全球数据显示,72% 的线上会议中断是由回声 / 噪声引发,而 47% 的现场会议因多话筒管理不当导致扩声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厅堂场景对音频系统有着不同的要求。

不同会议场景的要求

1) 小型会议室追求清晰的语音传输;

2) 中型会议室要兼顾多个麦克风的管理、分区控制与自动混音;

3) 多功能厅和大型报告厅,由于面积较大、混响声较长,信号传输延迟和覆盖不均匀等问题常常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数字音频处理器的选型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设备功能与厅堂场景特点,才能大幅提升扩声体验。

一、会议室场景的音频痛点

a.小型会议室:空调低频嗡鸣(125Hz 以下)+ 翻页高频刺响(8kHz 以上)

b.中型会场:多话筒无法同时打开 + 远程视频会议回声处理不干净

c.千人报告厅:前排后排约90ms(约30米左右)的延时差(形成掩蔽或哈斯效应)

二、数字音频处理器的核心价值

在会议系统中,数字音频处理器就像 “声音指挥官”,通过五大核心功能重构声场体验。

音色重塑:利用均衡器、压缩器等模块,平衡频率与动态,修正发言者声线特性,消除齿音刺耳或低频浑浊问题。

多话筒协同:采用门控 / 增益共享双模式自动混音技术,自动判定主发言话筒,抑制环境噪声叠加风险,增加扩声系统的传声增益与信噪比。

相位一致性:通过延时器和 FIR 滤波器调整音箱之间的相位差,优化声像一致性,使声音定位更精准。

声学纠偏:AEC回声消除 + ANS 噪声抑制双算法,有效应对玻璃幕墙 / 硬质墙面引发的声反射造成的回声尾长较长,信噪比较低的音频系统问题。

安全防护:内置自动增益控制器、压缩器、限幅器与反馈抑制器,将系统电平始终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及保护后级音箱的安全不被损坏。

三、5大技术硬指标

四、场景化配置方案

4.1)20人以下会议室

常见问题:高频啸叫(4kHz 以上)、空调低频噪声(125Hz 以下)。

*解决方案供参考,具体以实际场景落地为准。

a) 设备建议:4~8 通道处理器 + 搭载ANS 环境噪声学习功能;

b) 调优秘籍:自动混音+扩展器+高低通滤波+参量均衡+反馈抑制+Mix-miuns。

 

4.2)50 - 200人中大型会场

常见问题:远程会议双端回声(需双向 AEC)、无线话筒信号掉频。

*解决方案供参考,具体以实际场景落地为准。

a) 设备建议:16 进 16 出带 Dante 接口;
b) 备份方案:热备份音频信号自动切换;

c) 联动控制:通过串口或网控协议接入中控系统实现 “会议模式一键切换”。

 

4.3)千人级多功能厅

常见问题:场地大、分区需求高,需要处理大量的音频信号,解决回声和声音覆盖不均匀等问题。

*解决方案供参考,具体以实际场景落地为准。

a) 设备建议:处理器需支持:支持独立分频处理;100ms以上可调延时,步进0.1ms 精度,多场景预设存储及一键调用,多通道话筒混音及处理。

b) 声场设计:采用LCR主扩+台唇补声+后区补声+超低架构。

 

本文重点探讨了会议室、报告厅等场景中的音频系统需求,但实际应用中还有更多本地会议、远程视频会议、指挥调度场景等复杂需求。结合不同会议场景需求,合理配置通道数、网络协议及音频处理功能,能有效解决回声、啸叫及扩声音量等问题。

若你在数字音频处理器选型上还有疑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具体场景,一起探讨更优解。